2006年9月15日 星期五

肥胖與您的生活



肥胖與您的生活


 


相關專家建議衛生署下修國人肥胖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乙事,引發國人關注,也讓國人多了一個省思肥胖與健康相關性的探討。國人肥胖標準究竟是怎麼訂的,真的太寬了嗎?這樣的標準會讓國人忽略自己已經過胖的事實嗎?


  國人肥胖標準的訂定


衛生署自902月起,即邀集中華民國營養學會、肥胖醫學會、糖尿病學會、肥胖協會等醫學、營養及公共衛生之學者專家成立「肥胖定義及處理委員會」,針對國人肥胖定義及肥胖處理原則做了詳細的討論。由於只要離開BMI的理想範圍(BMI 22上下)代謝症候群或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增高,離開越遠風險越高,所以,專家們除了參考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之國際肥胖任務小組(IOTF)所提出之建議外,更以我國國民營養變遷調查結果、國人代謝症候群相關研究及心血管疾病追蹤研究等多方的本土研究資料,進行全國性之考量與多次會議達成共識後,才將國人過重與肥胖的BMI切點定在2427,並建議可同時使用腰圍作為肥胖與否的判讀標準;判讀切點如下表。


 



 



 


2天去聽台北市衛生局與台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理學會在忠孝醫院所舉辦的職場健康管理師課程,課程中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 蕭敦仁 博士所講的有關肥胖與健康的關係,除了上述的BMI以外,體脂率也是個重點,先說肥胖的健康危害在生理方面會引起死亡率上升及罹病率上升,而在心理方面:則容易失去信心,在交友、婚姻、就業、升遷上都會產生困擾。


 



 


而達到肥胖程度的人,則容易產生肥胖症候群(Obesity Co-morbidity),依各種症狀容易導致各種疾病


n     糖尿病→ 腦中風


n     高血壓→ 心臟病


n     高血脂症→心臟病、胰臟炎


n     高尿酸血症→ 痛風


n     脂肪肝→ 肝功能異常(脂肪肝炎)


n     關節炎:下背痛等


n     膽囊疾病:膽結石


n     不孕症:內分泌失調


n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n     癌症:子宮內膜癌、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癌


依台灣地區民眾民國92年十大死因及其致病因子如下圖:


 



看看,您該知道肥胖會產生的結果吧!只要是稍微有點胖,就該注意啦!不要老是聽到人家說,我都沒怎麼樣,怎會得這種疾病?肥胖就是你身體正在跟你提出警訊!該注意了!


所以 蕭 博士提出:『萬疾為首,百病為先』的口號,請你重視這個問題,而肥胖的治療大概可以分成下列幾種方法:


n     肥胖症的最佳治療為預防其發生


n     飲食:低脂高醣均衡飲食、代餐


n     運動:維持減肥成果之關鍵


n     行為改變:腦內革命


n     藥物:審慎評估利弊得失,可能有副作用。


n     手術:


n     BMI>35且合併早發性心臟病家族史


n     BMI>40


在飲食注意事項方面有:


n     固定用餐地點


n     吃東西一定細嚼慢嚥,每餐進食時間超過20分鐘。


n     定時吃三餐:否則容易減重失敗


n     飲食內容以「蔬果穀芽」(穀菜餐)為主


n     低糖、低鹽、低蛋白、低油脂、高纖維(梅襄陽醫師所提的四低一高)


n     少吃肉類食品,若非吃不可,則魚蝦優於雞鴨,雞鴨優於牛豬


n     不吃零食、不喝酒、不吃宵夜


n     不喝市售含糖飲料,口渴只喝白開水或不含糖之茶


最重要的減重處方是運動這一部份,絕對絕對要持之以恆,否則一時間減重成功,不運動沒多久又回復原狀,別忘了:活動,就是要活就要『動』,在運動方面的建議如下:


n     運動是維持減重成果之重要關鍵


n     “ 333”運動原則


n     一週至少3次,


n     一次30分鐘。


n     心跳快到130/分鐘(運動強度:(220-Age) x 0.6~0.8)


n     快步走是唯一建議的運動


n     其餘有氧運動:慢跑、跑步機、太空漫步機、游泳、騎腳踏車、有氧舞蹈


最 後蕭 博士提供「界定代謝症候群之臨床診斷準則」給大家作參考


 




 


各位朋友,您是屬於那一種體態?該減重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