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7日 星期五

上廁所的健康檢查法



上廁所的健康檢查法


大多數人也許認為糞便又髒又臭,因而排出之後不屑一顧。但如在排便之後瞧它一眼,對於保證健康、及早發現疾病還是非常必要的。


觀察糞便主要應注意其性狀,如顏色、軟硬、粗細、形狀,是否便秘、腹瀉,糞便表面是否粘附有膿或血,排便後有無鮮血滴出,手紙上有否血跡等。此外,糞便的氣味可因疾病之不同而有一定的特徵。再結合臨床症狀,如大便次數的改變,出現裏急後重的感覺等,更有助於診斷。


觀察糞便一定要仔細,必要時可將其排入便盆中,此時應傾斜便盆,以利於觀察。


正常大便的顏色:


大便的正常顏色為黃、褐色。黃色是膽汁中膽紅素產生的顏色,褐色是受吲哚和便中合鐵化合物的影響所形成。多食碳水化合物,大便為黃色;多食蛋白質時,大便呈褐色。如服用某些中藥,大便顏色也會加深。但食物及藥物也會改變大便的正常顏色,合葉綠素多的食物以及葉綠素製劑、鐵製劑(治貧血的藥)、碳末等,可使之呈綠色或黑色。所以根據大便的顏色判斷疾病也應參考其他因素。


血液附在大便表面:


像香蕉那樣的有形便的表面粘著血液時,要考慮多半是痔瘡出血,出血嚴重時可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出血較少時僅在手紙上發現血跡。這種出血一般為鮮血,無膿,且不伴有腹部疼痛。患直腸癌、乙狀結腸癌、腸息肉、直腸潰瘍等病時也可在糞便上看到血液。年歲較大沒有患痔瘡的人,如發現大便中帶血,應去醫院仔細檢查,以確定有無癌或息肉的可能。


紅色的稀便:


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大腸粘膜出血。這和未消化的番茄、胡蘿蔔的紅色不同。褐色便與粘液、膿汁混合在一起是出血的特徵。若紅色稀便中混有粘液、膿液,應檢查大腸粘膜有無炎症。


如肛門附近的直腸粘膜嚴重發炎時,可伴有腹痛、排便次數增多。患細菌性痢疾的病人,可排粘液和血混合不均的少量糞便,沒有大的臭味。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多排出果醬樣的大便並伴有腐敗性惡臭。


使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也會發生腸炎,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扁桃體炎後,突然出現血性腹瀉,就可能是菌群失調造成的。


還有一種非感染性的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初期也有像痢疾那樣的腹瀉症,但它的特點是病程很長。有時伴有腹痛。應該警惕的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也可出現紅色稀便,且便中混有膿及粘液,伴有特殊的臭味。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有時有裏急後重的感覺。此時極易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混淆,應及時找專科醫生檢查。


柏油樣便:


柏油樣便見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血量至少有60毫升以上)時。便呈黑色並有光澤,奇臭。柏油樣便多為稀便,但也有成形的。柏油樣便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出血。此外,在食道靜脈瘤出血、暴食後連續嘔吐、食道和胃粘膜交界處血管破裂出血時也能見到。不能忽視的是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產生柏油樣便。


普通顏色的腹瀉:


睡覺著涼,傷風感冒,吃得過多或過冷,都會引起腹瀉,排出的多為黃褐色稀便。一般不發熱,腹痛也不嚴重。這些病症雖不嚴重,但也應進行必要的治療。


大便變細或變扁: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般直腸瘍後期,因腸腔狹窄可出現大便形狀的改變(變細、變扁)。此時患者多伴有腹脹、腹痛、消瘦、全身衰弱無力、食欲不振等症狀。腸腔出現炎性腫塊或大的息肉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有上面的現象大部份以達疾病狀況,應該主動去看醫師作處置,可是還有多少人認為他只是便秘或者是便便變長條型而不在意;日久可能會演變出各種症狀出現,別望忘「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只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大便狀況,你就是在作健康檢查,至於大便形狀與腸道狀況,可以參考「如果您的腸子已變形,想一想您如何處理?」文章作更進一步的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