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6日 星期五

腸保健康的秘訣


這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所提供的有關大腸及癌症的文章,您完全看懂了嗎?如何預防?別忘了「預防重於治療」,去作篩檢已算是下策了,上上策是「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屎。」,如何『腸道常清』才是重點,您可知大腸癌的好發之處及腸子大概當時的情況嗎?請看看我們的文章如果您的腸子已變形,想一想您如何處理?


腸保健康的秘訣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

臺北市93年因大腸癌死亡有518

原本屬於西方國家常見的大腸癌,近年來已躍居臺灣地區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3位,威脅國人健康甚鉅。而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並降低其死亡率。本文將介紹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年來積極推動的篩檢方法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增加民眾對大腸癌的認識,並身體力行均衡飲食、定期篩檢,使「腸」保健康,免於大腸癌的威脅。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自民國62年起,惡性腫瘤已連續32年蟬連臺北市十大死因榜首。民國93年大腸癌為臺北市市民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每10萬人口死亡率19.73,其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逐年上升,93年臺北市市民因大腸癌死亡人數達518人,也就是平均每天有1.42人死於大腸癌,嚴重威脅市民的健康。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大腸癌又稱結腸直腸癌。一如其他所有癌症,大腸癌的發生是許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我們其實還不確定它的病因,但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危險因子。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在50歲以上、曾經罹患大腸癌、有家族性瘜肉症病史、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疾病(Crohn's disease)的患者、有大腸癌家族史、有家族性瘜肉症、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尤其脂肪來源多屬動物性脂肪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飲酒過量與抽菸等。

大腸癌可以預防嗎?

有上述危險因子的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雖然有些遺傳因素目前還無法改變,但維持健康的飲食、運動習慣,接受有計畫、定期的篩檢,可以即早發現一些尚未有症狀的病灶,以提高完全治癒的機會。如早期發現大腸瘜肉或腺瘤,即早切除,可防止將來發展成大腸癌。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包括:
定期篩檢:50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大腸癌的治癒率很高。透過篩檢也可以發現大腸瘜肉,切除大腸瘜肉可以預防大腸癌。
均衡飲食: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大部分的飲食來源應來自植物性食物。研究顯示,每天攝取綜合維他命,包括葉酸,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攝取足夠的鈣質,對於預防大腸癌也有幫助。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天天5蔬果,每天至少要吃3碟蔬菜、2份水果(1份約1個拳頭大小之份量),蔬菜應同時食用菜葉及菜梗,並多以新鮮水果代替果汁。
規律運動:運動同樣可以預防大腸癌。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每日走1萬步,可以預防慢性病的發生。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每天應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運動5天,定時定量、有恆心的長期規律性運動,才會有促進健康的效果。

如何發現大腸癌?

篩檢是針對完全沒有症狀的民眾,早期偵測疾病,或在疾病初期即被發現,進而預防疾病之發生。

糞便潛血檢查:早期實驗已證實利用「糞便潛血反應」可檢測到很高比率的早期癌症(所謂潛血反應,是指偵測肉眼看不出的大便出血現象),這是目前最安全又簡便的篩檢方法,在家中就可採檢。若篩檢出陽性反應,表示有某種原因造成腸胃道出血,可能原因如:痔瘡、憩室、胃腸道瘜肉或腫瘤出血,若接獲陽性反應報告,應該立即接受醫師診治並安排進一步檢查,包括:大腸鏡檢查或乙狀結腸鏡檢查加上大腸鋇劑灌腸攝影,以確定診斷。
肛門指診和硬式乙狀結腸鏡:肛門指診可檢查出約百分之十的直腸癌;乙狀結腸鏡則可深入60公分的腸道,利用乙狀結腸鏡可檢查出約半數的大腸癌。
大腸鏡:大腸鏡是評估和治療大腸癌的最佳利器。如果檢查過程發現瘜肉,且初步判斷是良性的瘜肉可同時作切除;如無法切除則必須切片檢查,且再確認其他結腸處有無同時發生之腫瘤病變。如擔心大腸鏡檢查過程會感到不適,可經醫師同意,透過麻醉藥物使受檢者放鬆與入睡,以減緩不適。
鋇劑灌腸攝影:是最常用於評估結腸問題的檢查之一,但可能忽略部分的瘜肉及癌症的病灶;雙對比鋇劑照影,則可偵測出較小的病變。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年來,配合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免疫檢查。95年特別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辦理大腸癌篩檢,提供5069歲市民免費糞便潛血免疫檢查,民眾可以至該院忠孝、仁愛、和平、中興、陽明院區或向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於941月起改名健康服務中心)報名參加。

大腸癌的臨床症狀

大腸癌出現的症狀是多樣化的,常見的症狀如下:
1.
排便習慣發生改變。2.糞便形狀發生改變。3.排泄黏液。4.便血或糞便帶血。5.裏急後重(有便意卻解不出來)。6.腹痛。7.貧血。8.食慾不振。9.體重減輕。10.腹部腫瘤。

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高達九成

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研究顯示從正常大腸直腸黏膜變成大腸直腸腺性瘜肉所需平均時間約為10年,再從腺性瘜肉成為大腸癌則需約5年時間。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同時早期大腸癌的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預後相當好。

提醒您預防大腸癌最重要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習慣,50歲以後定期接受篩檢,即可有效防癌。若父母、兄弟姊妹或是子女曾得過大腸癌或家族性瘜肉症之市民,可 向專科 醫師諮詢,即早且定期接受大腸鏡及相關檢查,皆是使「腸」保健康的秘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